大多数中小五金企业多陷入“遗失的美好”
中国的五金制造业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生存地游刃有余,可那得益于中国的人口成本、汇率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等等的优势和原因。如今,一切都变了。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是市场的需要,劳动者的需要,同时也是政治的需要;汇率改革是国际社会压力的结果,也是调整国内一些列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外贸出口的艰难和低利润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简单模仿模式的发展难度了。以往习惯性地模仿模式和心态是中小企业最大的敌人,对于资金有限的企业来说,创新实在难于上青天,能够维持现状就已经不易了。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之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那么将永无翻身之时,企业的老板都知晓这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我们的老板也开始了种种变革,对产品不能创新的情况下,于是就对营销环节下手,把品牌当作命根子,单纯迷恋品牌的力量,对于工业品来说,产品才是营销的核心,否则所有的营销都将处于无根的境地。
创新是企业突破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创新,是大刀阔虎地,还是经济实惠的?路径的选择和突破口可以不一,但是创新时必须的。中小企业的规范问题,是老问题,但是在寻求创新的同时,规范发展是永恒的问题,即使跨国企业,也存在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合理化问题。
中国的五金中小企业对于创企业的最初动力就是财富,对于最初的技术掌握就是拿来,但是没有消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五金电力工具,目前规模稍微大些的当属玉环的巨力。但是这样一个设备比较先进、资金还可以的企业,由于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外贸和加工,产品的独立研发和体系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就像中国的飞机制造业,虽然我们可以仿制俄罗斯的苏27,深圳滚丝机开发自己的歼11,但是无论在性能还是质量上都不如原产品。为何中国因为开发出了自己的歼击10和20,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成熟的飞机大国,就是因为中国从模仿到创新,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一套研发经验、知识体系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必须从单纯的模仿,到创新。那种把营销当作唯一救命稻草的企业,只会在短暂的发展后陷入同质化的痛苦之中。
迷失,群体性的迷失,这是环境养成的,也是老板阶层性格、价值观决定的。中国五金制造行业处在欧美、台湾以及后起之秀越南等夹击之下,整体性面临诸多问题。要想获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必须在国际综合相对优势还存在的情况下,立刻行动起来。